登录/注册 搜索

第十九届海口市少儿“蒲公英”书法比赛硬笔类获奖作品点评

发布时间:2021-01-30 15:12:43| 作者:

          专家的点评,比单纯的看一个书法展览,或者一幅书法作品要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海口市群众艺术馆特邀知名书法家冯伟老师为第十九届海口市少儿“蒲公英”书法比赛中脱颖而出的130幅作品入围获奖作品中部分毛笔、硬笔作品进行精彩点评。本期发布的是硬笔类作品点评。

      冯伟,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学班学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先后入展“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近四十次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专业展览,并六次获得“全国奖”。个人学术论文、生活随笔、书法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2016年7月,个人创作课题《冯伟行草书历代笔记集萃》入选“中国文联2016年文艺创作资助项目—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2017年12月21—24日,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方寸之旅——冯伟行草书历代笔记集萃”汇报展,并发行作品集、评论文集。

    1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天牧同学是有着较为扎实的书写功底,也可以看出一定的临帖积累。作品明显师法钟繇小楷,虽是硬笔,但也有一定毛笔韵味;字态多横向取势,带有浓浓的隶意,灵动古朴,在此次的参展作品中比较突出,值得肯定。但作者要注意一些用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如“缘”“恩”“鹿”“游”等,当牢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

    2

      作品从纸张色泽的搭配运用以及闲章大小布局,都给人一种精美雅致之感。同时,书写中也注意到了题目、正文、落款之间的字体变化,可以看出闻清同学具有一定的书法审美和综合素养,值得鼓励!虽然有些单字写得并不到位,但是放在整体当中,并不突兀。建议小作者今后的硬笔学习,可以再往毛笔小楷的经典法帖上深入汲取营养,让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

    3.webp

      大鑫同学这件作品看似其貌不扬,且写在一张普通的稿纸上,和此次绝大部分使用色泽精美的参赛用纸的作品相比,仿佛显得默不作声。但是,作品内在技巧是自带光彩的,这也是作品能走到最后的原因。相比之下,很多用纸华丽但技法缺失的作品,往往逃不过评委的法眼。可以看出,小作者有自己的书写理念,也有较长时间的书写积累,作品既有钟繇楷书的质朴宽厚,同时这种自然而然的书写状态,又让我不由自主联想到《傅雷家书》的笔稿,细细品味,富有书卷气,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作品。

    4

      培养低年段的孩子写字,是非常费心劳神的苦差事。从此件作品上看,虽然尚觉稚嫩,但是体现了佳璐同学一定的天赋和灵性,已经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运笔的方法,不少笔画写得颇有力度和神采,如“天”字的捺,“气”字的弯钩,“渭”字的提等等,可见是经过孩子系统规范的学习和老师耐心细致的辅导而获得的书写技巧;从整体上看,孩子已经走在了正确的习字道路上,虽然说很多结构并不是特别协调、章法也不算太统一,但我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得以改进和完善。

    5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幅作品颇具功底,可见作者应该是有着多年硬笔学习经历的。从整体上看,大有欧阳询楷书的紧凑严密之感,书写感觉轻松流畅,整体上看也没有突兀不协调而影响大效果的字,值得点赞。但极个别细微处的笔画或结构碰撞牵连在一起,如“斯”“儒”“锡”等字,有失楷书避让规则,三个“之”的笔画书写角度不够生动自然,也缺乏变化,这些都是要关注到的细节问题。另外,子云亭的“云”,应该写成“雲”;另外,作者有意安排布局对称,恰好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但落款如能和正文有所区分,作品的层次感会更鲜明,也就更能吸引观众。

    6

      佳颖同学此件作品书写比较统一,用笔也挺圆浑,黑底白字的对比,颇具视觉冲击,“事”的首笔写长会更符合结构的规则和美感,“诺”、“疾”字内空间显得紧挨局促,此外,相同的字尤其处在同一位置时,要格外注意其变化对比关系,不能写得过于雷同或者完全一样。如“人”“见”“不”字等。

    7

      郑好同学硬笔基本功比较扎实,这件作品整体上看写得比较扎实统一,用笔结构都挺到位。除了“雕”“雨”字略显松散、“高”“台”“路”的口部稍显宽扁而不够聚气,“暮”“掩”“好”字要注意左右、上下之间的结构关系,另外“深”“花”这两个字重复时应在书写时注意字形要做一些小幅度的变化,作品才更耐看。另外,作为硬笔书法作品,盖印章显得不够讲究,一是印章略大,且紧挨落款;二是应选用篆书字体的印章,而不是这种电脑字体的印章。

    8

      书晨同学这件作品章法布局有层次、有条理,主次得宜地安排了标题、作者、正文、书写者之间的关系,且能做到自然留白,使得作品不拥挤,给人清爽之感。另外,作者用笔有力度,有轻重变化的意识,写出了一定的笔锋。整件作品的有一些横笔写得不够自然,撇笔角度太直,略带细微弧度变化会更生动。

    9

    秋语同学此件作品基本功不错,形式感也很强,尤其黑底白字和不规则轮廓,很有碑拓的感觉,衬上佛像肖形印恰到好处的点缀,精美雅致,很是吸引眼球,在众多作品当中格外出彩。不足之处,落款布局稍显局促拥堵,姓名又和作品整体分离,虽有大小对比,但总觉得未能形成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另外,不能不提醒的一点是,小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还是要以书写技法的本体为主,不能过于注重于外在形式上。

    10

    颢严同学这件作品结构宽博,颇有颜体韵味,章法布局上字与画的搭配相得益彰,精美雅致。但将图片放大观赏,总觉得小作者行笔还不够果敢,时见抖擞松弛之笔,有失流畅,最为明显的是“在”字最后一横笔;希望小作者书写状态再放轻松一些,追求心手双畅的自然状态。此外,“严”字的撇笔下笔位置略显突兀。

    11

    家岐同学这件作品用笔顿挫有力,结构紧凑严密,可见基本功不错,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但比赛而言,用米字格容易消减字本身的表现力,有喧宾夺主之感。建议用空格或田字格;另外,落款明显太低,过于受限于一个格安排两个字的程式。此外,庚子本身就是一个纪年方式,已经有“年”的意思,后面再带个“年”字,就显得多余。

    12

    一铭同学能脱离方格束缚,从容地在竖格中进行书写,本身就有一定的技巧难度,加上淡雅而古朴纸张衬托,总体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细看小作者书写状态还不够稳定,第二列的“明”,第三列的“霜”,第五列的“轮”、第五列的“照”、第六列的“月”等等,结构多显局促或失准,望今后要格外关注。此外,建议列与列之间可以稍加错落,采用书法当中有列无行的章法,作品会更加生动。

    13.webp

    东骏同学书写状态较为自然从容,作品给人第一印象不错,但细看却不耐品。主要表现在结构把握上还不够到位,较为明显的字有”“随”“乘”“心”“海”等;此外,“日”、“白”这类型的字,不应写得过大;还有一点不得不指出的是,作品用纸的背景图案太过浓重,明显喧宾夺主。

    14

    若熙同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作品无论从用笔、结构、章法上看,没有太大的问题,整体还是比较协调统一的;建议今后的硬笔学习可以借鉴古代优秀字帖元素,如在晋唐小楷、元明小楷等方面去探究求索,相信会更上新的台阶。落款处的“水调歌头”和“李若熙书”过于平行,可以将二者当中之一向上提一格,形成错落,章法会更生动。

    15.webp (1)

          浩宸同学这件作品初看整体效果不错,书写《我和我的祖国》歌词,随着内容自然而然分行,章法显得错落起伏,别有一番韵味。加上黑底白字的拓片效果和右边的楼兰残纸图案相互呼应,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感染力。但细看书写本身,技法层面尚不完善,结构不够严谨,仍需继续锤炼。参展适当的装饰肯定无可厚非,但回归到日常书写的层面,我们还是要直面问题并予以改进,而不是靠外在形式来弱化问题。

    16

      真铭同学书写能力较强,无论是从用笔、结构把握都非常到位,极具书法韵味。章法表现方面,题签处的隶书也写得比较严谨,同时和正文、落款之间的搭配对比关系协调,位置安排恰当,可以看出小作者的书法综合素养不错,可见“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人略感遗憾的地方是首行捺笔用力太重,形成生硬的三角,有失自然;此外,不少横笔弧度过大,缺乏骨力;今后要特别注意,避免形成习气。

    17

    天铸同学这件作品写得比较成熟稳重,行笔颇有书法韵致,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少魏晋小楷的风神,总体上看已经没有太大问题,结构尚如能在宽博的基础上略加部分收敛的元素,形成疏密对比,字形再注意一下大小变化,加些行书笔意,作品会更生动耐看。写到这一步,已经很难能可贵,今后如何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作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8

    代承同学用纸颇具特色,充分利用了石窟佛像和碑刻拓片的形式美感,具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和内容交相呼应,为作品增色不少。用笔注意到了轻重变化,总体结构把握基本到位,但字的处理总让人觉得过于宽松,不够紧凑。“敢”字字法不妥,当为笔误;“黄”字长横写得断断续续,并不完整。落款明显不及正文水准,这些细节是必须要注意的。

    19

    从规范书写和整洁美观的角度评价去评价这件作品的话,冬如同学已经写得相当不错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作品似乎略显平淡,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就长远的书法学习而言,建议冬如同学可以学习毛笔楷书经典作品,进一步学习汉字造型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进一步加强书写的表现性和艺术张力,并思考如何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一件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激动不已的好作品。

    20

    仁杰同学这件作品写得严谨到位,一丝不苟,明显可以看出欧阳询楷书的风格源流,也是此次获奖作品当中取法方向较为明确的作品;另外,从落款看,小作者也具有一定的行书书写能力;总体而言,作者是经过长期训练有素的积累,才能达到这种高水平且又非常稳定的书写能力,难能可贵。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作品满打满算的布局,没有任何余地可留。希望作者今后创作时要兼顾到字数和方格之间的关系,做到疏密得当、张弛有度。

    21.webp

    勃巧同学已经有着比较扎实的书写能力,作品写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值得肯定。但左右结构的字处理还不够细腻,大多出现左右相互挤兑和碰撞的问题,缺乏避让关系。另外,“渔”“无”字末点的处理下坠感较强,和前三点不能衔接有序,影响了整个字的结构美感。小作者的笔意类似柳体,可以关注和借鉴一下这种风格,让作品的法度更加严谨。

    22

    翊丞同学这件作品写得轻松灵动,在颜体的基础上能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宽博间颇见意趣,在此次获奖作品当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件。除了“欲”字结构失准,“处”字下部写法有失规范之外等小问题之外,其它问题不大。此外,小作者还应当注意对颜体风格中“圆劲”二字的理解和表达,目前,“圆”的意思有了,“劲”的感觉略欠,建议今后的学习中要进一步加强笔力,让作品更具立体感!

    23

    韵钦同学这件作品整体感觉不错,用笔顿挫有致、笔挺刚劲,“伤”“客”“方”“醉”等字写得最为精到。然而,也有一些字写得不太协调美观,如“玉”“北”末笔下坠太明显。此外,下半段“高”字的口部,明显有失规范。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小作者要注意的。此外,名款写在右边,且是写在书名号图案当中的方式,其合理性是有待商榷的。

    24

    从这件整齐划一的作品当中,可以想象长李同学书写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状态,每一个字都做到了方方正正、规范美观,这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小作者能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书写状态,还要努力地往书法的层面去深入学习,在工整的基础上写出生机活力。

    修岳同学一丝不苟的书写态度令人敬佩,作品整体的用笔比较精到,结构也基本准确到位,由此可见平时有素的训练,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作品的用纸明显分散了观众的视觉焦点和字体本身的表现力,只见一个个圆圈在眼前跳动,大有喧宾夺主之感。希望创作时,纸张的选择应该审慎,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书写者综合审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5

    修岳同学一丝不苟的书写态度令人敬佩,作品整体的用笔比较精到,结构也基本准确到位,由此可见平时有素的训练,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但是,作品的用纸明显分散了观众的视觉焦点和字体本身的表现力,只见一个个圆圈在眼前跳动,大有喧宾夺主之感。希望创作时,纸张的选择应该审慎,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书写者综合审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6

    秀蕾同学此作整体较为统一,从书写的角度看,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掌握了一定的用笔、结构的规则;但从书法的角度看,还相对显得缺乏变化,味道不足。如左右结构的字,目前看写得过于一致,应该注意到左大右小或者是左小右大的变化规律。另外,有一些横笔收笔过于下坠,应该尽量避免。小作者已经有一定的基本功,建议再继续临摹一些优秀硬笔字帖,进一步提升书写的技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27.webp

    拔辉同学这件作品写得颇有韵味,取法方面主要受到钟繇小楷的影响,字取横势,古朴端庄,同时又巧妙融汇了行草书的字形、笔意,整体上看又显得生动流畅,可见作者是有着扎实的书写基础和审美追求的,难能可贵。用纸也非常雅致,章法布局也恰到好处,为整体增色不少。提点瑕疵之处,三个借鉴行草字形的“以”字,造型过于重复;“远”字最后两笔位置太靠上,影响了字的美观;“驰”字写得太过松动,几成两字。希望今后创作中要多留心,力求尽善尽美。

    28.webp

    诗苗同学书写功底总体是不错的,尤其是运笔稳重到位,整体给人清秀整洁之感。但就书写的表现力来看,就显得略微平淡了,总给人过于谨慎拘束之感。此外,“登”“水”“安”“使”“愁”字的结构处理略逊色于其它字,“宫”字偏下,影响了第三行的行气。建议作者书写时可以放轻松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9

    书静同学的书写状态非常轻松流畅,行笔结构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看出其扎实的书写能力,但章法布局明显就不完整,缺乏落款给人有头没尾的感觉;此外,海面的“面”不应该写成“麺”,写成“麺”意思就变成了面粉的“面”,而不是文中表示方位意思的“面”。因此,按内容语义,应保持它的原有简体写法即可。根据字意正确使用繁体字,这是我们每一个书写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30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诗霖同学那种特别认真专注的态度,从用笔结构再到章法布局,真可谓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非常难得!仅从目前的字迹上看,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没有表露出明显的不足。但总感觉这样过于精益求精的书写方式,可能会耗时耗力,能否有效运用到做笔记、写作业、考试和日常书写等快节奏的情境中呢?这是小作者要去思考并反复实践的问题了。此外,纸张的配画虽然切合诗意,但布局、色彩略显花哨,大有喧宾夺主之感。